如今,消費者對于價格變得非常敏感,消費已愈加務實理性。“喝咖啡只喝9.9元一杯的。”“午餐點外賣,價格一定不能高于35元。”已經成為當下無數消費者的真實寫照。但與此同時,大部分消費者對于品質的要求并沒有降低,很多人仍舊會希望用有限的支出享受超值的體驗。
這都對餐飲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,因為要實現平價高質,往往意味著,餐飲企業要對整個供應鏈條進行重塑。
餐飲下半場,戰火從供應鏈開始
據共研網數據,2023年,中國餐飲供應鏈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.39萬億元,同比增長18.9%;預計在2024年突破2.6萬億元,2025年接近3.0萬億元,2026年突破3.0萬億元。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。競爭之下,餐飲背后的食材采購、生產、物流運輸、終端服務等供應鏈環節成了關鍵。
這也是為什么業內越來越多人會認為,餐飲的盡頭是連鎖加盟,而連鎖的盡頭就是供應鏈,餐飲企業之間的競爭,未來更多會是供應鏈和標準化的競爭。
以近年來非常火爆的國民菜品“辣椒炒肉”為例,看似尋常,卻是供應鏈標準化的最佳縮影。想要真正做到“千店一味”,挑戰遠比想象更復雜。首先是辣椒。不同產地、不同季節的辣椒,在辣度、色澤、口感上都有明顯差異。如何保證全年供應的辣椒都能保持穩定的辣度與脆嫩口感,考驗的是品牌在種植端的布局與分級分揀的能力。再看豬肉,辣椒炒肉對豬肉的肥瘦比例和肉質新鮮度要求極高,不同批次的豬肉如果缺乏統一標準,就會導致口感差異明顯。此外,還有調味品、油品乃至烹飪工藝。
每一環節的微小差別,都會在終端菜品上被無限放大。而且,如果缺乏標準化和數字化供應鏈支撐,也無法實現跨區域、多門店的穩定出品。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湘菜頭部品牌蘭湘子卻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:僅一道“辣椒炒肉”,年銷量就突破800萬份,并獲沙利文認證為“湘菜辣椒炒肉全國”。在湘菜標準化與煙火氣的撕扯中,在區域品牌全國化的生死考驗中,它硬生生撕開了一條高速增長路徑。
年銷800萬份,蘭湘子辣椒炒肉的標準化革命
公開信息顯示,在辣椒供應方面,蘭湘子布局了湖南、海南、云南、四川等十余個優質辣椒種植基地,結合各地氣候差異,合理安排錯峰采摘與品種匹配,確保辣椒全年保持新鮮。采摘當季的辣椒通過冷鏈運輸至門店,最大程度保留辣椒的鮮脆與香氣。“鮮”,成為蘭湘子辣椒炒肉不容妥協的品質底線。豬肉同樣如此。蘭湘子通過全程恒溫冷鏈運輸,將養殖基地直供至各門店,保證肉質嫩滑安全。每一片肉的口感,凝聚著時間與溫度的嚴苛把控。
為進一步保障食材品質和供應效率,蘭湘子還建立了“核心食材直采+區域倉配聯動”的雙循環供應鏈體系。臘肉、香干等核心原料由原產地冷鏈直供,確保新鮮與品質;輔助食材則由區域中心倉快速配送至門店。各大城市設有分倉,實行全國集中采購與統一物流配送,保證核心食材能夠當天送達,助力門店實現快速高效出餐。通過這條嚴密的供應鏈,蘭湘子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把控,不斷提升食材品質與新鮮度,確保每一口辣椒炒肉都出品穩定、鮮美如一。
為了讓每一口辣椒炒肉都達到統一水準,蘭湘子還將菜的制作流程拆解為標準動作節點:配料克重到個位數,炒鍋使用周期精準到秒鐘,火力曲線、翻炒節奏、上桌時間全程監控,甚至研發了“炒鍋溫度-時間曲線模型”,確保無論哪個門店、哪個廚師炒,味道都能還原到最佳狀態。在后廚管理上,蘭湘子實行“專人專炒”,達到“匠人級”熟練度。一道辣椒炒肉,從下單到上桌藏著一道工業級標準化流程的細密功夫。
可以說,蘭湘子的成功并非偶然。它把一道“最家常”的辣椒炒肉,做成了“最全國”的爆款,其核心就在于供應鏈與標準化的雙重革命。鮮活的食材保障、嚴密的冷鏈直采、高效的倉配聯動,再加上工藝標準化的極致執行,共同鑄就了蘭湘子現象級的增長。
這也為整個餐飲行業提供了一個啟示:當餐飲進入連鎖化和理性消費的時代,唯有在供應鏈和標準化上下足功夫,才能真正贏得規模化的機會。因為供應鏈,是餐飲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!
來源:新浪財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