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勒是唇形科羅勒屬一年生草本植物。俗名翳子草,在《本草綱目》有記:“羅勒,今俗人呼為翳子草,以其子治翳也”。有特殊芳香,似茴香,有點甜味,略帶咸鮮。
一、特點介紹
莖、葉、花一般有毛。莖鈍四棱形,直立多分枝,綠色常染紅色;葉卵圓形至卵圓狀長圓形,邊緣有不規則牙齒;總狀花序頂生于莖、枝上;花萼鐘形,有刺尖頭和長緣毛;花冠二唇形,淡紫色或白色;小堅果卵珠形,黑褐色,基部有白色果臍;花期7-9月;果期9-12月。
二、分布區域
羅勒原產于亞洲熱帶、非洲和太平洋島嶼。在中國約于公元500年后栽培,公元6世紀的《齊民要術》中有記載。目前羅勒在中國西北、西南、東北、東南等地區都有分布。羅勒喜溫暖濕潤氣候,不耐寒、耐干旱;不耐澇,以排水良好,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種植為佳。羅勒通過種子進行繁殖,還可進行扦插繁殖。
三、使用起源
它起源于印度和埃及等地,在十六世紀前后由印度傳到歐洲,在當地被廣泛使用。
四、營養功效
藥用:羅勒全草均可入藥,我國的潮汕地區非常流行。據《千金方》記載:“羅勒主治外感頭-痛、食脹氣滯、脘痛、泄瀉、月經不調、跌打損傷、蛇蟲咬傷、皮膚濕瘡等疾病”。
食用:嫩葉可食,亦可泡茶飲,有驅風、芳香、健胃及發汗作用。無論是炒菜、煮湯還是拌飯,加入一些新鮮的羅勒葉都能讓菜品更加美味可口。
五、食用搭配
可做披薩餅、意粉醬、香腸、沙拉。
牛至、百里香、鼠尾草混合使用,加在熱狗、香腸、調味汁或比薩醬里味道十分醇厚。
薰衣草、薄荷、馬郁蘭、檸檬馬鞭草混合制成花草茶。